强化冬前麦田管理 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发布日期:2023-11-16 浏览次数:628


        小麦起源于新月沃地,是最早被驯化的作物之一,后来扩种到世界各地,说明小麦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不过,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耕作栽培模式的变化,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越来越重,加之农户对种植高产品种所需的配套栽培管理技术相对滞后,小麦能否安全越冬就成了日益严峻的课题。

        冬小麦全生育期200多天,经秋、冬、春、夏四季,时刻遭受着各种灾害的胁迫。胁迫小麦安全越冬的非生物和生物因子主要有渍害、干旱、冻害、病害、虫害、草害等。

       一、非生物胁迫

       (一)冻害

      小麦是比较耐寒作物,优良品种“四适”(适期、适墒、适量、适深)播种的麦田,在一般年份,冬季不会发生冻害,能够安全越冬。但弱苗、迟播的幼苗、以及暖冬年份的旺苗如遇剧烈降温,或连续低温天气时植株就会受冻。

      1、冻害类型

      根据冻害发生的季节不同,通常将小麦冻害分为冬季、早春、春末晚霜冻害和低温冷害。冬季冻害主要有离乳期冻害、瘦弱苗冻害和过苗性冻害。

      (1)离乳期冻害。小麦第3叶抽出时,幼胚原始器官都已伸出种子,胚乳营养也耗尽,幼苗从自养转向异养。离乳期的小麦吸肥能力弱,分蘖节刚刚形成,贮存养分少,糖分浓度低,不耐寒,最易受冻。如遇急剧降温至零度以下,常使分蘖节冻死。

      (2)瘦弱苗冻害。晚播,底肥不足,播量大,播种深,秸秆还田粗狂,播后不镇压或镇压不到位,出苗质量差,干旱或渍害、虫害或草害严重的弱、小苗田,未经低温锻炼,抗冻能力较差,突遭寒流袭击,冻害较重。

       (3)过苗性冻害。小麦生育进程加快,提前结束低温春化而拔节,幼穗分化进入小花分化阶段,基本失去了抗寒性能,遇到零度以下的低温就会将幼穗冻坏。

       2、冻害的预防

       (1)控旺促壮。视旺苗的成因,对症施策,可有效控制麦苗旺长,保证其安全越冬。

       ①划锄。肥力高、施肥量大、长势强、分蘖多、发育快的麦田,一般到12月初,亩茎蘖数就可达到或超过指标要求,如任其发展,冬前可达到百万以上,且植株高、叶片大。若遇冷冬则冻害严重。可进行深锄断根,以减少水肥的吸收,减缓生长速度,在恢复和重新发根过程中,生长重心转移,实现控上促下。

       ②镇压。大播量、早播的旺长田,群体过大,植株徒长,根系发育不良,实质形成的是“假旺苗”。这类田到越冬后就会逐渐衰退成弱苗。可通过疏苗和适当镇压,降低茎蘖数,碎坷粒,弥土缝,抑制主茎和大蘖生长,防止麦苗蹿高,并趁雨追施适量的磷钾二元复合肥。切记,镇压要看苗看天看地进行,坚持“旺苗重压,弱苗轻压,田湿、阴天、有露水和霜冻不压”的原则。

       ③化控。既能调“内”,以小控大,启动和挖掘作物自身潜力,显著提高作物抵御不良环境影响的能力,又能在不同的生育期实施不同的控制或促进措施,让作物生长发育朝着人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小麦开展化控,不仅能控制基部节间长度,增加基部节间粗度和韧性,防止倒伏,还能促进根系生长,增加茎蘖数,增强小麦的抗寒、抗旱等能力。

       可在冬前小麦3叶1心至5叶期喷施二氢卟吩铁(百睿、华秋硕)、多效•甲哌鎓等,抑制地上部分生长。

       (2)促弱转壮

     ①早施分蘖肥。对基肥不足或晚播的弱苗田,应早施提苗促蘖肥。

     ②“缩脖苗”。因干旱形成的“缩脖苗”,要抢抓气温较高的有利时机,早浇分蘖盘根水,并及时中耕松土,以利次生根生长和下扎。

     ③深播弱苗。播深造成的“黄瘦苗”,地中茎拉伸过长,耗费营养多,叶片细长、软、薄,根系发育不良,苗瘦弱,叶色黄。对这类田,要结合浇水,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同时进行中耕扒土,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使根系发育。

     ④吊根弱苗。秸秆还田打不碎、旋不烂,翻入土壤后成堆,造成土壤孔隙大,透风失墒严重,播种后的小麦根系下扎到秸秆上,形成吊根苗,受旱后苗更弱。一定要适时镇压,趁雨追施尿素5千克左右。

     (3)化学预防

      在寒流来临前,采取喷施生物激活剂或植物免疫诱抗剂与含钾量高的叶面肥的混合液,来增加分蘖节糖分浓度,降低细胞液冰点,稳定生物蛋白结构,激活植物潜能,防止细胞脱水而亡,预防冻害的发生。配方为:每亩用冠无双(益施帮)50毫升或百睿(华秋硕)6克加KH2PO4100克,对水30千克均匀喷施。

       (二)渍害

       苗期的小麦,如果土壤水分饱和或有明水,不光影响土壤透气性,导致土温低,根系呼吸困难,光合作用受阻,营养失调,叶片发黄,生长迟滞,而且温度降到零度以下,还可能造成结冰或土壤上冻而发生“凌抬”。因此,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提前开好“三沟”和地头沟,确保明水能排,暗水能滤,以免造成渍害。

       (三)干旱

      今年我省10月1日至11月5日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沿淮淮北降水较同期偏少2—5成、局地偏少8成以上。我们要时刻关注小麦苗期的墒情和天气变化趋势,以防冬旱的发生。

       1、冬旱的危害。一是造成分蘖缺位,群体不足。二是导致次生根少,植株瘦弱。三是旱助寒威,加重冻害。

       2、抗旱保苗。冬前是小麦叶蘖同伸和长根以及促使苗情转化的关键时期,一旦发生旱情,千万要克服靠天等雨的麻痹思想,积极开展以抗旱保苗、培育壮苗、确保安全越冬为重点的冬前麦田管理。

      总的原则是“普浇一遍,弱苗宜早,壮苗宜迟”。对于过旺麦田,可暂缓浇灌,防止群体过大、生长过旺。另外,结合抗旱,适时中耕、提温保墒、灭草,防止土壤板结。对于基肥不足的弱苗和已经发黄的田块结合浇水,酌情追施少量速效肥料,以水调肥,促进盘根增蘖。

       二、生物胁迫

       (一)病害

       小麦病害种类很多,冬前主要有土传病害纹枯病、茎基腐病、全蚀病,土传种传病害根腐病以及胞囊线虫病等。

       1、纹枯病。一般在秋苗期就开始侵染,小麦“断奶”前后始见病斑,侵染以接触土壤的叶鞘为主,病情在小麦越冬期停止发展。冬前发病株可带菌越冬,且成为早春发病的重要侵染来源之一。

       (1)药剂防治。可选用丙环•嘧菌酯、噻呋•嘧苷素、氟环唑、醚菌•氟环唑、噻呋酰胺、唑醚•戊唑醇、苯甲•丙环唑或咪鲜•戊唑醇等对水喷雾,间隔7~10天再防一次。

       (2)防治要点。把握“一早、二巧、三大、四看”的原则,早防治;巧施药,趁露水未干打药,可使药液借助露水一起流到植株基部,确保防治效果;适当加大用水量,这是提高防效的关键;看虫情与苗情,在防病的同时,添加杀灭蚜虫或麦蜘蛛的药剂和生物激活剂如冠无双(益施帮)等,达到防病治虫、补充营养和增强抗逆性的目的。

       2、根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混合浸染的一类复合根病。冬前主要导致芽腐,苗枯,分蘖增多,病株逐渐萎黄而死。一般在发病初期用苯甲•嘧菌酯等加冠无双大水量泼浇。

       (二)虫害

       冬前危害小麦的害虫主要有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蝼蛄等)、麦蜘蛛和蚜虫等。

       1、地下害虫

       (1)危害症状。蛴螬将麦苗根茎处咬断,断口整齐;金针虫钻食麦茎嫩心,被害部呈乱麻状,但外皮仍连在一起;蝼蛄将麦苗嫩茎咬成乱麻状,断口不整齐。

       (2)药剂防治。用辛硫磷或毒死蜱颗粒剂等制成毒土,或用炒香的麦麸,喷少量水润湿后拌甲基异柳磷制成毒饵撒于麦垄锄入土中。也可用辛硫磷或毒死蜱乳油等对水顺垄浇于麦田。

       2、麦蜘蛛。麦蜘蛛是《安徽省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中危害小麦的重要螨类。它吸食小麦叶片汁液,受害植株发育不良,矮小,叶片变黄,严重时整株干枯。

       麦蜘蛛为非昆虫类害螨,常用杀虫剂对其效果差或无效。选择药剂一定要对路,最好选用对卵、幼螨、若螨和成螨皆有效的杀螨剂,如毒死蜱、联苯菊(肼)酯、阿维菌素等。打药时,靠近城郊、庄边早发麦田,干旱、长势弱的地块,及发生冻害的麦田是防治重点。

      3、小麦蚜虫

     (1)麦蚜的危害。小麦蚜虫(荻草谷网蚜、禾谷缢管蚜和二叉蚜)是我国《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中危害小麦的重大害虫。秋末,蚜虫从其它植物上迁入麦田刺吸为害,使麦叶发黄,生长缓慢,不起苗;还可分泌蜜露,引起霉污病,影响光合作用。另外,也能传播病毒,导致小麦黄矮病流行。

       麦蚜繁殖能力强,发生代数多。进入12月份,随着气温的下降,以无翅成、若蚜和卵在麦株基部叶丛或土缝中越冬,成为翌年危害小麦的蚜虫的主要来源。

     (2)麦蚜的抗药性。《2022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报告》显示:荻草谷网蚜种群在庐江县,对吡虫啉、氟啶虫胺腈、高效氯氰菊酯、啶虫脒为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对抗蚜威为高抗(抗性倍数>3800倍),与2021年相比,种群抗性快速上升。禾谷缢管蚜种群:在合肥、庐江,对吡虫啉、氟啶虫胺腈为低抗;在宿州,对高效氯氰菊酯为高抗,与2021年相比,种群抗性快速上升。

     (3)麦蚜的防治。高抗区应停止使用啶虫脒、抗蚜威、高效氯氰菊酯;中抗地区要严格限制氟啶虫胺腈、抗蚜威、高效氯氰菊酯、啶虫脒等药剂的使用次数,每种药剂每季小麦限用1次,做好轮换使用,延缓抗药性发展。

      (三)草害

      冬前是实现“春草冬治”的最后窗口期,因草龄小、敏感脆弱,小麦覆盖度低,化除效果好,同时降低杂草与小麦的竞争强度,有利于小麦培育壮苗。

      根据草相和气温变化,选择对路药剂,阔叶杂草用双氟•氟氯酯、氯吡•双唑酮、双氟•唑草酮等;禾本科杂草节节麦用甲基二磺隆等,雀麦用氟唑磺隆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用唑啉•炔草酯、环吡•异丙隆、二磺•啶磺等,菵草用唑啉•异丙隆、二磺•唑啉等,多花黑麦草用砜吡草唑+异丙隆、唑啉•异丙隆、异隆•二磺+唑啉草酯等。抓住“冷尾暖头”,在日均温5℃以上、且无霜冻、无风或微风的晴天,于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开展施药。

      施药时,一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严格掌握用药量、对水量;二是配药要二次稀释,打药时控制好快慢节奏,不粗喷、漏喷或重喷;三是选择最佳药剂组合配方时,要选用无交互抗性的除草剂进行桶混;四是不推荐使用植保无人机飞防,必须使用时,建议先进行小面积试验。

      切实加强小麦冬前管理,确保壮苗安全越冬,是实现来年午季小麦丰产丰收的保证。在做好上述胁迫因子预防的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对畜禽啃青为害性的认识,做好宣传,加强监管,杜绝啃青现象的发生。


                                                                                                                                                                  辉隆股份农化服务中心



        小麦起源于新月沃地,是最早被驯化的作物之一,后来扩种到世界各地,说明小麦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不过,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耕作栽培模式的变化,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越来越重,加之农户对种植高产品种所需的配套栽培管理技术相对滞后,小麦能否安全越冬就成了日益严峻的课题。

        冬小麦全生育期200多天,经秋、冬、春、夏四季,时刻遭受着各种灾害的胁迫。胁迫小麦安全越冬的非生物和生物因子主要有渍害、干旱、冻害、病害、虫害、草害等。

       一、非生物胁迫

       (一)冻害

      小麦是比较耐寒作物,优良品种“四适”(适期、适墒、适量、适深)播种的麦田,在一般年份,冬季不会发生冻害,能够安全越冬。但弱苗、迟播的幼苗、以及暖冬年份的旺苗如遇剧烈降温,或连续低温天气时植株就会受冻。

      1、冻害类型

      根据冻害发生的季节不同,通常将小麦冻害分为冬季、早春、春末晚霜冻害和低温冷害。冬季冻害主要有离乳期冻害、瘦弱苗冻害和过苗性冻害。

      (1)离乳期冻害。小麦第3叶抽出时,幼胚原始器官都已伸出种子,胚乳营养也耗尽,幼苗从自养转向异养。离乳期的小麦吸肥能力弱,分蘖节刚刚形成,贮存养分少,糖分浓度低,不耐寒,最易受冻。如遇急剧降温至零度以下,常使分蘖节冻死。

      (2)瘦弱苗冻害。晚播,底肥不足,播量大,播种深,秸秆还田粗狂,播后不镇压或镇压不到位,出苗质量差,干旱或渍害、虫害或草害严重的弱、小苗田,未经低温锻炼,抗冻能力较差,突遭寒流袭击,冻害较重。

       (3)过苗性冻害。小麦生育进程加快,提前结束低温春化而拔节,幼穗分化进入小花分化阶段,基本失去了抗寒性能,遇到零度以下的低温就会将幼穗冻坏。

       2、冻害的预防

       (1)控旺促壮。视旺苗的成因,对症施策,可有效控制麦苗旺长,保证其安全越冬。

       ①划锄。肥力高、施肥量大、长势强、分蘖多、发育快的麦田,一般到12月初,亩茎蘖数就可达到或超过指标要求,如任其发展,冬前可达到百万以上,且植株高、叶片大。若遇冷冬则冻害严重。可进行深锄断根,以减少水肥的吸收,减缓生长速度,在恢复和重新发根过程中,生长重心转移,实现控上促下。

       ②镇压。大播量、早播的旺长田,群体过大,植株徒长,根系发育不良,实质形成的是“假旺苗”。这类田到越冬后就会逐渐衰退成弱苗。可通过疏苗和适当镇压,降低茎蘖数,碎坷粒,弥土缝,抑制主茎和大蘖生长,防止麦苗蹿高,并趁雨追施适量的磷钾二元复合肥。切记,镇压要看苗看天看地进行,坚持“旺苗重压,弱苗轻压,田湿、阴天、有露水和霜冻不压”的原则。

       ③化控。既能调“内”,以小控大,启动和挖掘作物自身潜力,显著提高作物抵御不良环境影响的能力,又能在不同的生育期实施不同的控制或促进措施,让作物生长发育朝着人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小麦开展化控,不仅能控制基部节间长度,增加基部节间粗度和韧性,防止倒伏,还能促进根系生长,增加茎蘖数,增强小麦的抗寒、抗旱等能力。

       可在冬前小麦3叶1心至5叶期喷施二氢卟吩铁(百睿、华秋硕)、多效•甲哌鎓等,抑制地上部分生长。

       (2)促弱转壮

     ①早施分蘖肥。对基肥不足或晚播的弱苗田,应早施提苗促蘖肥。

     ②“缩脖苗”。因干旱形成的“缩脖苗”,要抢抓气温较高的有利时机,早浇分蘖盘根水,并及时中耕松土,以利次生根生长和下扎。

     ③深播弱苗。播深造成的“黄瘦苗”,地中茎拉伸过长,耗费营养多,叶片细长、软、薄,根系发育不良,苗瘦弱,叶色黄。对这类田,要结合浇水,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同时进行中耕扒土,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使根系发育。

     ④吊根弱苗。秸秆还田打不碎、旋不烂,翻入土壤后成堆,造成土壤孔隙大,透风失墒严重,播种后的小麦根系下扎到秸秆上,形成吊根苗,受旱后苗更弱。一定要适时镇压,趁雨追施尿素5千克左右。

     (3)化学预防

      在寒流来临前,采取喷施生物激活剂或植物免疫诱抗剂与含钾量高的叶面肥的混合液,来增加分蘖节糖分浓度,降低细胞液冰点,稳定生物蛋白结构,激活植物潜能,防止细胞脱水而亡,预防冻害的发生。配方为:每亩用冠无双(益施帮)50毫升或百睿(华秋硕)6克加KH2PO4100克,对水30千克均匀喷施。

       (二)渍害

       苗期的小麦,如果土壤水分饱和或有明水,不光影响土壤透气性,导致土温低,根系呼吸困难,光合作用受阻,营养失调,叶片发黄,生长迟滞,而且温度降到零度以下,还可能造成结冰或土壤上冻而发生“凌抬”。因此,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提前开好“三沟”和地头沟,确保明水能排,暗水能滤,以免造成渍害。

       (三)干旱

      今年我省10月1日至11月5日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沿淮淮北降水较同期偏少2—5成、局地偏少8成以上。我们要时刻关注小麦苗期的墒情和天气变化趋势,以防冬旱的发生。

       1、冬旱的危害。一是造成分蘖缺位,群体不足。二是导致次生根少,植株瘦弱。三是旱助寒威,加重冻害。

       2、抗旱保苗。冬前是小麦叶蘖同伸和长根以及促使苗情转化的关键时期,一旦发生旱情,千万要克服靠天等雨的麻痹思想,积极开展以抗旱保苗、培育壮苗、确保安全越冬为重点的冬前麦田管理。

      总的原则是“普浇一遍,弱苗宜早,壮苗宜迟”。对于过旺麦田,可暂缓浇灌,防止群体过大、生长过旺。另外,结合抗旱,适时中耕、提温保墒、灭草,防止土壤板结。对于基肥不足的弱苗和已经发黄的田块结合浇水,酌情追施少量速效肥料,以水调肥,促进盘根增蘖。

       二、生物胁迫

       (一)病害

       小麦病害种类很多,冬前主要有土传病害纹枯病、茎基腐病、全蚀病,土传种传病害根腐病以及胞囊线虫病等。

       1、纹枯病。一般在秋苗期就开始侵染,小麦“断奶”前后始见病斑,侵染以接触土壤的叶鞘为主,病情在小麦越冬期停止发展。冬前发病株可带菌越冬,且成为早春发病的重要侵染来源之一。

       (1)药剂防治。可选用丙环•嘧菌酯、噻呋•嘧苷素、氟环唑、醚菌•氟环唑、噻呋酰胺、唑醚•戊唑醇、苯甲•丙环唑或咪鲜•戊唑醇等对水喷雾,间隔7~10天再防一次。

       (2)防治要点。把握“一早、二巧、三大、四看”的原则,早防治;巧施药,趁露水未干打药,可使药液借助露水一起流到植株基部,确保防治效果;适当加大用水量,这是提高防效的关键;看虫情与苗情,在防病的同时,添加杀灭蚜虫或麦蜘蛛的药剂和生物激活剂如冠无双(益施帮)等,达到防病治虫、补充营养和增强抗逆性的目的。

       2、根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混合浸染的一类复合根病。冬前主要导致芽腐,苗枯,分蘖增多,病株逐渐萎黄而死。一般在发病初期用苯甲•嘧菌酯等加冠无双大水量泼浇。

       (二)虫害

       冬前危害小麦的害虫主要有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蝼蛄等)、麦蜘蛛和蚜虫等。

       1、地下害虫

       (1)危害症状。蛴螬将麦苗根茎处咬断,断口整齐;金针虫钻食麦茎嫩心,被害部呈乱麻状,但外皮仍连在一起;蝼蛄将麦苗嫩茎咬成乱麻状,断口不整齐。

       (2)药剂防治。用辛硫磷或毒死蜱颗粒剂等制成毒土,或用炒香的麦麸,喷少量水润湿后拌甲基异柳磷制成毒饵撒于麦垄锄入土中。也可用辛硫磷或毒死蜱乳油等对水顺垄浇于麦田。

       2、麦蜘蛛。麦蜘蛛是《安徽省二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中危害小麦的重要螨类。它吸食小麦叶片汁液,受害植株发育不良,矮小,叶片变黄,严重时整株干枯。

       麦蜘蛛为非昆虫类害螨,常用杀虫剂对其效果差或无效。选择药剂一定要对路,最好选用对卵、幼螨、若螨和成螨皆有效的杀螨剂,如毒死蜱、联苯菊(肼)酯、阿维菌素等。打药时,靠近城郊、庄边早发麦田,干旱、长势弱的地块,及发生冻害的麦田是防治重点。

      3、小麦蚜虫

     (1)麦蚜的危害。小麦蚜虫(荻草谷网蚜、禾谷缢管蚜和二叉蚜)是我国《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中危害小麦的重大害虫。秋末,蚜虫从其它植物上迁入麦田刺吸为害,使麦叶发黄,生长缓慢,不起苗;还可分泌蜜露,引起霉污病,影响光合作用。另外,也能传播病毒,导致小麦黄矮病流行。

       麦蚜繁殖能力强,发生代数多。进入12月份,随着气温的下降,以无翅成、若蚜和卵在麦株基部叶丛或土缝中越冬,成为翌年危害小麦的蚜虫的主要来源。

     (2)麦蚜的抗药性。《2022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报告》显示:荻草谷网蚜种群在庐江县,对吡虫啉、氟啶虫胺腈、高效氯氰菊酯、啶虫脒为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对抗蚜威为高抗(抗性倍数>3800倍),与2021年相比,种群抗性快速上升。禾谷缢管蚜种群:在合肥、庐江,对吡虫啉、氟啶虫胺腈为低抗;在宿州,对高效氯氰菊酯为高抗,与2021年相比,种群抗性快速上升。

     (3)麦蚜的防治。高抗区应停止使用啶虫脒、抗蚜威、高效氯氰菊酯;中抗地区要严格限制氟啶虫胺腈、抗蚜威、高效氯氰菊酯、啶虫脒等药剂的使用次数,每种药剂每季小麦限用1次,做好轮换使用,延缓抗药性发展。

      (三)草害

      冬前是实现“春草冬治”的最后窗口期,因草龄小、敏感脆弱,小麦覆盖度低,化除效果好,同时降低杂草与小麦的竞争强度,有利于小麦培育壮苗。

      根据草相和气温变化,选择对路药剂,阔叶杂草用双氟•氟氯酯、氯吡•双唑酮、双氟•唑草酮等;禾本科杂草节节麦用甲基二磺隆等,雀麦用氟唑磺隆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用唑啉•炔草酯、环吡•异丙隆、二磺•啶磺等,菵草用唑啉•异丙隆、二磺•唑啉等,多花黑麦草用砜吡草唑+异丙隆、唑啉•异丙隆、异隆•二磺+唑啉草酯等。抓住“冷尾暖头”,在日均温5℃以上、且无霜冻、无风或微风的晴天,于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开展施药。

      施药时,一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严格掌握用药量、对水量;二是配药要二次稀释,打药时控制好快慢节奏,不粗喷、漏喷或重喷;三是选择最佳药剂组合配方时,要选用无交互抗性的除草剂进行桶混;四是不推荐使用植保无人机飞防,必须使用时,建议先进行小面积试验。

      切实加强小麦冬前管理,确保壮苗安全越冬,是实现来年午季小麦丰产丰收的保证。在做好上述胁迫因子预防的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对畜禽啃青为害性的认识,做好宣传,加强监管,杜绝啃青现象的发生。


                                                                                                                                                                  辉隆股份农化服务中心